(illustrated by︰Stephen Y.C.Lo)
上期提及家长可以透过「信念」和「行动」两方面,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欺凌。在「信念」上,主要透过3个「Stay」使孩子感到有能力保护自己,将受欺凌的风险在可控制的範围内减至最低。3个「Stay」分别为Stay at busier areas(逗留在繁忙的地方)、Stay away from risky regions (远离有风险的地方)及Stay calm(时刻保持冷静)。
3「S」法则 向欺凌者说不至于行动方面,家长可用3个「S」引导孩子预早计划,当遇上欺凌时应当如何应对,即以「当我被人欺负(遇上欺凌)时,我会……」的方式来作出「思想预备」:
˙Say no to bully(向欺凌者说不):
教导孩子直接向欺凌者说不,明确地指出自己不喜欢对方的行为,例如:「我觉得这样做不好,请你停止。」
˙Seek companion from peers(找好朋友作伴):
向欺凌者表达说不后,尽快寻找可信赖的朋友作伙伴。欺凌者看见受害者与一班同伴在一起时,多数会却步,从而减低进一步受到欺凌的风险。
˙Speak to teachers & parents(告诉老师及家长):
长远要得到合理而可行的保护,孩子需要将事情告诉家长、老师或其他可信赖的成人,好让他们思考及制订较完善的方案,以免欺凌持续甚至恶化。
另一方面,相信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受害者之余,亦不会当欺凌者。孩子如何待人接物,深受家长的价值观、说话及行为影响。近日连串的社会运动中,不少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,甚至带有强烈情绪;惟与家人谈论时,要明白孩子年纪尚轻,对家长的说话和事态发展可能是一知半解,未必全面了解大局,却又在耳濡目染中吸收了家长的片语,并在其他地方(如学校)覆述。因此家长要保持审慎,避免高谈阔论时渗入粗言秽语,亦要注意一些「去人化」的言论(如昆虫、动物、死物等),这只会进一步带动及深化人与人(包括孩子)之间的仇恨,令事件火上加油。
爱香港的你和我请紧记:要守护孩子,就由自己做起,拥抱正义、关心、聆听、怜悯、复和等正面价值,才会有能力将孩子从愤怒、仇恨、恐惧和欺凌中拯救出来。
文:张溢明(香港教育大学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顾问暨教育心理学家)/林俊彬(香港教育大学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联席总监)
作者简介:香港教育大学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的专家执笔,参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临牀经验,笑谈有效的教养方法。http://www.facebook.com/eduhkccfs
[Happy PaMa 教得乐 第263期]
RELATEDThe latest addition to Bangkok’s new wave of healt
新加坡美食Soup Restaurant - Paragon是当地人与世界各地游客首选推荐的特色美食
新加坡美食Soup Restaurant Changi Airport是当地人与世界各地游客首选推荐
喜欢密室逃脱吗?着迷于推理剧吗?热爱名侦探柯南吗?《十二个想死的少年》结合了密室推理与生死学,带领观
台湾优质本土潮牌CUBOX,2008年创立以来便以其简约但富有设计感及街头创意的单品闻名,深受广大潮
新年假期快到了,不打算到处人挤人的各位,已经开始物色起要玩什幺「桌游」了吗?是激烈刺激的派对游戏,还